市领导在全市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 2025-07-20 应急安全 476
市领导在全市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市领导在全市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市领导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析当前高温形势,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高温天气应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我市已进入持续高温季节,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全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局部地区可能突破40。此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强度等级之高,为近年来罕见。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高温天气不仅是对城市运行管理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对各级干部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的现实考验。

    (一)高温应对事关民生底线,必须筑牢健康防护屏障。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严峻挑战,尤其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儿童及户外作业人员等脆弱群体影响更为显著。据卫生部门监测数据,近期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量较常态增长*%,其中中暑相关病例占比达*%,120急救中心日均出车量同比激增*%,热射病危重症病例已出现多起。这种形势下,必须构建立体化防护网络,在社区层面启动清凉驿站计划,开放*个纳凉点并配备防暑药品;对独居老人实行一日三问关怀机制;调整环卫、建筑等户外作业时间,严格执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同时通过全媒体平台滚动发布健康预警,组织*支家庭医生团队开展重点人群上门巡诊。只有将防暑降温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才能真正守住不死人、少伤人的民生底线。

    (二)高温应对考验城市韧性,亟需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当前极端气候正对城市运行系统进行压力测试,电力、供水、交通等关键领域已亮起预警信号。电力负荷方面,全市最大用电负荷连续*天突破*万千瓦临界点,部分变电站变压器负载率达*%;供水系统日供水量较常年同期增长*%,老旧管网爆管事故风险上升*%;轨道交通道岔等设备出现热胀变形隐患。面对这些挑战......此处隐藏3436字,下载文档可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区县党政主要领导需将防暑降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督导检查,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实地调研,确保指挥体系直达基层末梢。市应急管理局要统筹协调全市高温应对工作,建立由气象、电力、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度机制,实现气温监测、电力负荷、水源供应等数据的实时共享与风险会商。特别是针对老旧社区、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等高风险点位,要落实分片包干制度,明确属地、行业和企业三方责任。对因玩忽职守导致中暑伤亡、大规模停电停水等事件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启动责任倒查,依据《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条例》等法律法规从严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二)强化应急准备,提升极端高温处置能力.坚持平急结合、防救并重原则,全面升级高温应急响应机制。市应急管理部门要在底前完成全市高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增设超40持续天气专项处置条款,细化交通管制、错峰用电、紧急停课等响应措施。市消防救援支队要组建*人以上的高温应急救援分队,配置热成像仪、便携式冰毯、快速降温舱等特种装备,针对高层建筑密闭空间、车辆自燃等场景开展多科目演练。各区县要建立防暑物资动态储备清单,确保每个街道至少储备*份藿香正气水、*件降温背心,并在交通枢纽、核酸采样点等人员密集区域部署*台以上移动式雾化降温设备。同时,与大型商超签订瓶装水、冰块等物资紧急供应协议,确保极端情况下应急物资2小时内调拨到位。

    (三)深化宣传引导,打造全民参与共治格局。构建全媒体、立体化的防暑知识传播网络。市委宣传部牵头制作《高温避险指南》系列短视频,通过地铁PIS屏、公交移动等渠道全天候滚动播放;市气象局联合三大运营商建立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当发布红色预警时,确保1小时内实现全市手机用户短信全覆盖。推动用人单位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人社部门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建筑、环卫等行业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发动社会组织力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清凉驿站,组织志愿者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酸梅汤、急救包等服务。鼓励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延长开放纳凉区域,通过错时共享模式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履责、公众互助的高温应对共同体。

    同志们,高温天气应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严谨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硬仗,用我们的辛劳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