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书记在2025年防溺水专项行动暨暑期安全部署会上的讲话
街道领导 **
同志们:
盛夏骄阳似火,暑期安全如磐。每年到这个时节,防溺水工作就成为悬在我们心头的“一根弦”。溺水事故看似偶然,实则与责任缺位、意识淡薄、防范疏漏息息相关。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不仅让无数家庭陷入悲痛深渊,更给社会带来沉重伤痛。作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抓强防溺水工作,不断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动员全街道上下,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铁的决心、硬的举措、实的作风,打好防溺水和暑期安全保卫战。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绷紧“责任之弦”,筑牢安全防线的思想根基
(一)认清形势,杜绝“麻痹大意”的侥幸心理。有人认为,防溺水年年抓、年年讲,不过是“老生常谈”;有人觉得辖区水域都已设置警示标志,风险可控。但现实告诉我们,危险往往藏在“不可能”的缝隙里。每一起溺水悲剧背后,都伴随着对风险的低估、对隐患的漠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安全意识弱,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疏漏,落到任何一个家庭都是百分之百的灾难。要坚决摒弃“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把防溺水当作一场不容有失的“生命保卫战”。
(二)提高站位,扛牢“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防溺水工作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防溺水工作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行动。街道、社区干部身处基层一线,更要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态度,将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三)凝聚共识,树立“全员参与”的联防理念。防溺水绝非某一个部门、某一群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动员学校、家庭、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构建“街道统筹、社区主抓、家庭尽责、社会协同”的联防联控格局。每一位居民都是安全防线的“守护者”,每一份力量都是生命安全的“保护伞”。只有人人争当“吹哨人”、个个成为“守护者”,才能形成防溺水的强大合力......此处隐藏3036字,下载文档可见......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设立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安排专人值守,第一时间受理群众报警求助。同时,建立防溺水事故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联动,形成“协同化”救援合力。加强与周边街道、乡镇的沟通协作,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与水利、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掌握水位变化、天气预警等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五、健全“长效之制”,巩固安全治理的工作成效
(一)完善责任体系,压实“层层传导”的工作链条。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责任体系,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网格员为直接责任人,将防溺水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签订防溺水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清单和考核标准,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强化督查问责,筑牢“刚性约束”的制度防线。要成立防溺水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社区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重点检查隐患排查整改、宣传教育落实、值班值守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导致发生溺水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问责”倒逼“负责”。
(三)着眼长远发展,构建“常治长效”的工作机制。将防溺水工作纳入街道年度工作计划和社区绩效考核,建立常态化巡查、宣传、培训制度。加强水域周边环境整治,推动安全防护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时,探索建立防溺水公益基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溺水工作,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提供持久保障。
同志们,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防溺水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暑期安全责任重于千钧。让我们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决守住不发生溺水事故的底线,为全街道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