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全力冲刺“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抓重点,攻难点,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聚焦污染防治关键领域,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坚决打好标志性攻坚硬仗。一是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攻坚行动。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结构、工程、管理三大减排,911个年度任务完成599个,完成率65.8%。深入开展“宁静小区”示范创建,第二批60个“宁静小区”平均建设进度达到80%以上。实施面源污染整治攻坚,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建设工地1703处、整改扬尘隐患问题609个,跨年度推进全市741家印刷行业企业集中整治。全市域限行国三柴油货车,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3719辆、年度任务完成率82.6%,淘汰注销老旧柴油非道机械1090台、完成率64.1%。1-5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3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9%,AQI优良天数比率9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二是开展断面水质整治提升攻坚行动。“一点一策”实施蒲岐、东水厂、永中、朱家闸断面专项治理,强化重点断面水质预警提醒,严控汛期污染强度,统筹推进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扫雷”专项行动,分类推进1344个问题排口整治提升。瓯江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入选第三批省级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开展全市易反弹河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市县联动落实35条返黑返臭风险河道整治提升。1-5月,全市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交接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均达到省对市考核目标要求,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87.5%、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三是开展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浓度控制,1-5月,4个国控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达到二类目标,5个国控入海断面总磷浓度达到控制目标。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核查整治备案,强化动态闭环管理。大力推动“蓝色循环”模式复制推广......此处隐藏6236字,下载文档可见......升绿色发展支撑力。抢抓绿色金融政策窗口期,力争下半年新增1个以上EOD入库项目,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形成良性发展机制。精准把握上级重点支持方向,推动各地谋划争取中央污染防治资金储备项目,撬动落地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衔接争取“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设备更新,全面收官第二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二是提升美丽**影响力。扎实推进“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积极组织苍南渔寮湾、瑞安北麂列岛诸湾、乐清湾-**段申报国家级美丽海湾和省级美丽海湾建成单元,绘好人海和谐“富春山居图”;全力争取全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新增建成3条省级美丽河湖,加快打造拥山面海的现代化美丽河湖示范标杆;完成7个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年度梯次培育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先行区,织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系统总结**“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精心开展2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奏响“两山”乐章,讲好**故事。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谋划开展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试点建设,高质量建成三垟生物多样性友好湿地,在**,邂逅万物共生之美。
三是提升环境健康渗透力。因地制宜探索环境健康试点建设特色路径,推动瑞安全域开展环境健康友好创建,引导“华峰系”培育新材料环境友好产品;推动鹿城培育创建社区型环境健康友好细胞,实施辖区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监测;推动乐清开展包装印刷行业企业环境健康友好评价管理体系调研,着力打造环境健康民生优享金名片。
四是提升改革创新牵引力。开展新一轮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大走航车、红外热成像、无人机、FID、移动源等科技装备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问题线索识别准确率和案件转化率。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后半篇文章”,打造园博园市级生态修复基地,构建全市替代修复项目库,提升损害赔偿综合效应。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挖掘拓展“AI+环评”“AI+治水”“AI+执法案件办理”等特色使用场景,为守护绿水青山装上“智慧大脑”。开展监测样品唯一性标识和封志试点建设,谋划人工智能监测实验室项目,打造全省自动站AI运维项目示范站点,优化调整“十五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