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县经信局紧扣省市县决策部署,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为总基调,聚焦“稳运行、强产业、抓项目、促创新”核心任务,扎实推进五张清单落地见效,工业经济实现稳健增长。在*月**日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县荣获“*”金鼎,全省首批,全市唯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4.6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水平(8.2%)2.8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2月的1.2个百分点缩小至0.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4月份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制造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6.6%;完成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全市排名均为第4。
2.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上半年,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均实现正增长,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产业分别实现产值增速7.3%、6.0%、9.3%。九大细分行业发展有所不均,产值增速“六正三负”,制冷设备(11.5%)、精密机床(14.4%)、生物医药(11.6%)、医疗机械(16.3%)四个行业高于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速;精密轴承(4.0%)相对偏低,智能家居(-1.1%)、现代纺织(-1.8%)、智能纺机(-4.3%)则出现下降,主要受内需不足和对等关税影响。
3.发展动能不断壮大。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5.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59.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91.5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4.46亿元,同比增长13.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43.5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4.4%,占比71.55%。
4.企业效益持续好转。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9.8%;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93.2%;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04.0%。销售利润率达到17.72%,比去年同期(9.54)高出8.19个百分点,是全市、全省的3.08倍、4.03倍。
5.数字经济提质发展。上半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第2(不含*)。积极推进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培育,对接*科技有限公司与*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企业新增上规......此处隐藏4336字,下载文档可见......加快推进制造业民营经济总部集聚高地建设,着力培育民营经济领军企业。深入推进国家滚动轴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斯凯孚为链主打造轴承产业园,推进斯凯孚三期项目投产,加快*、四捷、红利等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引入一批轴承产业项目,借助链式效应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全球滚动轴承配套能力。紧密围绕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赛道,大力培育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大交通)产业群,确保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在90%以上。
3.深化产业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持续培育壮大通用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未来健康等新兴产业,力争成功创建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谋划申报通用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大未来健康产业招引。力争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4.强化梯度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继续加强省级雄鹰企业、省级链主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对接工作,争取今年能有企业入围省级雄鹰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市级链主企业)。继续跟进今年产值拟上*亿元企业的运行监测工作,努力争取完成“2025年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任务。继续抓好小升规及专精特新培育,组织县内优质中小企业赴管理标杆企业斯凯孚对标学习。力争全年培育小升规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推动企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5.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外引+内育”双轮驱动,常态化开展制造业项目摸排和内生项目落地工作,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力度,全力挖掘技改投入增量,推动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做好2025年*省“十链百场万企”通用机器人产业对接活动及首台(套)装备专场展示,推进我县通用机器人产业“整零对接”。
6.深化数实融合,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完成纺织、汽配行业数字化改造备案任务,开展系统培训和评估服务,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会、数字经济人才培训系列活动,组建专家团队开展“上门诊断”,提供定制化改造方案,年内完成企业数字化水平评级30家次以上,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12%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15%以上,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7.深化两新融合,打造县域创新样板。全力筹备全省“两新”深度融合*现场会,开展典型案例选编工作。加快推进十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全方位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堵点卡点,确保年底前各项改革事项取得预期目标进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