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在县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违规吃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领导 **
同志们:
近期,各地深入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工作,尤其在禁止违规吃喝问题上持续发力。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纪律作风的严格要求,更是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重要举措。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相关政策精神,也要警惕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层层加码”等错误倾向,确保工作既能有效遏制违规吃喝歪风,又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接下来,我结合当前形势,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任务与要求。
一、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违规吃喝问题仍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吃心不改”,顶风违纪。就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河南罗山县、湖北黄梅县、安徽宿松县千岭乡等地连续发生违规聚餐饮酒致人死亡事件。这些事件性质极为严重,影响极为恶劣,教训极为惨痛,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消解了群众信任。
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它是“四风”滋长的温床、腐败萌发的土壤。公款宴请背后可能藏着权力寻租,酒桌应酬之中或许裹着利益输送。在“觥筹交错”间,纪律底线被悄然瓦解,权力公信也受到侵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问题不仅违反了党纪国法,更严重破坏了党风政风,滋生助长腐败现象,若任由其发展,必将严重危害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
二、全面剖析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
一是思想防线失守。从根本上来说,违规吃喝问题的出现,是因为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缺失、纪律意识淡薄。他们心无定力、心存侥幸,没有真正将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面对诱惑时,无法坚守原则,轻易地就突破了纪律的红线。
二是畸形社交文化作祟。“酒桌上好办事”“不喝不亲近、不醉不真诚”等错误观念在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种“酒桌文化”与“圈子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交生态。在这种环境下,“酒量”被等同于“能量”,“能喝”被看作“能干”,“入局”被视为“入圈”。一些党员干部或是主动迎合,或是被动卷入,在推杯换盏中搞所谓的“感情交流”“权力运作”,逐渐迷失了自我......此处隐藏2236字,下载文档可见......要紧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他们的行为往往具有示范效应,一旦出现违规吃喝问题,影响更为恶劣。要聚焦权钱交易、搞“小圈子”等重点问题,以及节假日、干部提拔晋升等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检查。坚持动真格、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想违规吃喝。
四是坚持风腐同查。注重“由风查腐”,深化“由腐纠风”。在查处违规吃喝问题时,要深挖细查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在查处腐败案件时,也要关注是否存在吃喝歪风。通过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斩断由风及腐、由风变腐的链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完善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防范和纠治违规吃喝的制度规定,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拓宽线索渠道,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地生根,真正发挥作用。
四、坚决杜绝整治工作中的“层层加码”现象
在推进禁止违规吃喝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决杜绝“层层加码”的现象。近期,人民网评专门指出,个别地方把“禁止违规吃喝”简单等同于“禁止吃喝”,这种行为是懒政,是形式主义的变种。我们开展专项整治,目的是防住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不是防住人间烟火。我们要明确“红线”“绿灯”“尺度”,精准整治。
“红线”就是要坚决打击公款买单的奢靡宴请、利益勾兑的酒桌交易等违规行为,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绿灯”则是要保障自费团聚的家宴、合规商务的餐叙等正常餐饮需求,让城市保持烟火气;“尺度”就是要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当的餐饮需求,纪律剑指权力异化的贪腐病灶,而不是私域里的寻常人情。我们不能因为整治违规吃喝而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不能让餐馆等正常经营的商家受到不必要的冲击。
同志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违规吃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既要坚决遏制违规吃喝歪风,又要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层层加码”等错误行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