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领导“整治违规吃喝”专题党课讲话提纲
镇领导 **
同志们:
今天,我们进行一次党课教育,主要围绕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违规吃喝问题”和大家作交流。当前,我镇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的关键时期,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特别是违规吃喝问题,事关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身处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我们的形象作风,群众看的最清、感受最深,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率先垂范,深学细悟中央精神实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以身作则筑牢防线。下面,我从4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什么行为是违规吃喝
近期,人民网发表网评“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指出要严格区分违规吃喝与正当的餐饮需求,既要锚定“腐败零容忍”的铁规矩,又要守住“烟火不熄灭”的民生线。那么违规吃喝到底怎么界定呢?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吃吃喝喝,它严重违反党纪政纪,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针对违规吃喝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多次印发配套文件、作出具体释义,省市委也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划出了清晰的“红线”和“禁区”。其界定并非模糊不清,而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总的来看,违规吃喝是指党员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要求和财经管理制度,用公款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管理服务对象钱款,超出正常公务、商务接待范围或标准,组织、参与具有享乐奢靡性质的宴请、聚餐活动。下面,我结合相关政策规定,谈谈违规吃喝的界定标准和表现形式。
(一)公款消费方面。此类主要指违规使用财政资金或集体资金进行不必要的或超标准的宴请接待。一是超标准公务接待。如不顾县区或乡镇关于接待对象、陪同人数、用餐地点、餐费等严格规定,盲目追求“面子”、提高规格、增加陪客。二是违规报销私人聚餐。将纯粹私人性质的亲友聚会、同学会等费用,通过虚开发票、转嫁费用名目(如以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燃油费等列支)、分解大额发票等方式进行公款报销。三是“搭车”消费与挂账拖欠。在公务接待中借机点高价菜肴、烟酒,或利用职务便利安排管辖范围内的村企、商超为其个人吃喝签单挂账,长期拖欠不还;或将应自行承担的费用(如高消费场所娱乐费等)混入公务活动餐费中报销......此处隐藏7936字,下载文档可见......整合各类监督力量。强化纪委的专责监督作用,将违规吃喝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巡察的重中之重,通过查阅账目、抽查发票、实地暗访、调取监控、电子支付追溯等方式开展核查。主动接受人大、社会(包括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舆论的监督,公布专门举报电话和邮箱(也可设置网络举报平台),落实举报奖励和保护制度。探索设立乡镇廉情观察员(可邀请退休干部、老党员、有威信的企业家)。二是善用科技手段赋能。推动财政支付系统与税务发票系统有效对接,设置预警模型(如针对大额连号餐饮发票、频繁发生在特定场所、在节假日或非工作时间高频支出等情况自动预警)。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支付盲区。利用微信平台、网络平台设立便捷举报和作风反映渠道。三是做实同级和日常监督。党委书记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定期开展廉政谈话提醒,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班子成员之间要敢于开展批评提醒,特别是对在吃喝方面有苗头性问题的同志要及时“拉袖扯耳”。将是否在吃喝上存在问题纳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
(四)高举问责“惩戒尺”。一是坚持“一案双查”。对发生严重违规吃喝问题的,既追究参与干部的直接责任,也严肃追究组织该宴请活动的责任人或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以及财务审核人员的监管失职责任。二是注重查深查透。深挖每一次违规吃喝背后的资金来源、参与人员、组织过程、真实目的(是单纯享乐还是存在利益勾兑),对风腐交织的问题尤其要一查到底。三是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初次、轻微、能够说明合理来源并能积极配合组织的,可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理;对顶风违纪、明知故犯、手段隐蔽、次数较多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在组织调查中弄虚作假的,坚决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用“身边案”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四是执行到位不打折。确保对违纪人员纪律处分、组织处理(如调整岗位、降职)、经济退赔(追缴违规吃喝费用)等措施执行到位,坚决防止“纸面处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防违规吃喝歪风反弹,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政治意识、纪律观念和公仆情怀的持续考验。我们要切实从查处的反面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时刻自警自省自励,带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小事小节做起,从一顿饭、一杯酒中严起,真正管住嘴、管住腿、管住手,真正使杜绝违规吃喝成为铁规矩、硬杠杠融入日常、化为自觉,奋力开创我们镇现代化建设新局面!